新闻资讯 > 教育部为何大力倡导电子学生证?

教育部为何大力倡导电子学生证?

l关于学生手机管理政策的出台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对学生手机管理发文了。在2018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曾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各校要明确学校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

同时,教育部在《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家长落实监护责任”,要求家长准确掌握离校期间孩子动向,关注孩子人际交往和情绪表现,严防出现监管真空,同时强调家长要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和网络沉迷的工作。

那么,在孩子不能使用手机的情况下,家长要如何做好监管?政策也同步给出了解决方案——“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

图片15.jpg


l为何教育部大力倡导电子学生证 

随着“禁止手机进校园”的措施在各地纷纷试点落地,电子学生证作为解决家校互通的探索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很大的关注。那么,教育部究竟为何要禁止手机入校,而选择倡导一个全新的电子学生证?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解答。

图片12.png

1、契合政策要求,解决市场痛点

电子学生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学生手机上瘾难题。在产品设计上,电子学生证杜绝了任何游戏和娱乐功能,只满足最低限度的通话需求,不用担心孩子沉迷游戏,有助于保护视力,让孩子可以专注于学习。在政策上,它符合《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政策的倡导,响应了教育部的号召。

2、专注校园场景,兼顾多方诉求

关于手机对中小学生的危害,社会各界都是有共同认知的,对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积极引入电子学生证有助于构建“无手机校园”环境,让教育回归本质。另外,现有的“平安校园”、“数字校园”系统主要结合视频监控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学生的监控和保护仅限于校园内,而学生出事往往在上下学途中。

电子学生证能够助力学校实现上下学路上管理盲区的监管,有效解决校方责任界定的问题。基于精准的位置服务,不仅能实现危险区域监管要求还能够让监护人随时随地知道孩子的位置在哪儿,助力预防儿童走失、拐卖、溺水、欺凌事件等发生,呵护中小学生校园内外安全,建立平安校园示范区域。


l电子学生证的功能特点 

教育部大力倡导电子学生证的根源在于:电子学生证既能够保证家长与孩子的通话沟通需求,又能够解决禁止手机进校园难以落地的难题。下面我们以蓝粤电子学生证为例来进一步说明。

从通话沟通的维度看,蓝粤电子学生证在亲情通话的基础上,内置了通话白名单,可以防止陌生来电,避免孩子被陌生信息骚扰诈骗。同时,蓝粤电子学生证又在手机娱乐模式下做了减法,没有娱乐社交,不用担心孩子沉迷游戏,有助于保护视力。

图片13.png

再从安全守护的维度看,蓝粤电子学生证具备实时定位与SOS两大核心功能,家长不仅可以随时查看孩子的实时位置,还能实现危险区域监管,一旦孩子靠近水域、网吧、娱乐场所,家长会收到通知,可及时提醒孩子离开。对于孩子来说,若发生紧急情况,也可通过SOS功能一键快速发出呼救。

图片6.png

综上,电子学生证是落实家长监护责任需求的信息化新产物。电子学生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学生手机上瘾难题,同时预防儿童走失、拐卖、溺水、欺凌等事件的发生,实时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家长响应教育部倡议,为孩子配备更加智能的电子学生证。